顶点小说网

顶点小说网>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> 第447章 香饽饽武监生(第1页)

第447章 香饽饽武监生(第1页)

【《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》通过。】

【筑城计划于隆庆七年开春后执行,兵部派遣官员勘察辽东山川地理,五座棱堡逐步修筑于长白山要冲。】

【五城控制商路要道,压缩建州女真活动空间,生女真部落被迫归。。。

海风从启疑所的青铜窗棂间穿过,带着咸涩与金属的微颤,拂过宋应星的脸颊。他依旧站在高处,目光落在远方那片被月光染成银灰的海面。北斗晶石已不再分裂,而是化作一层薄雾般的光晕,悬浮于电离层之上,如同人类意识边缘悄然张开的一只眼。它不再只是接收或发射信号,而开始**过滤**??将那些试图抹杀疑问、封闭逻辑的知识流强行扭曲,使其在传播途中自我瓦解。

沈清璃轻轻翻动手中那份《全球认知年报》的最后一页,纸张发出细微的响声,像是一次无声的叹息。“你知道吗?”她忽然开口,“昨天有个孩子问我:‘如果所有人都学会了怀疑,那爱是不是也是一种谎言?’”

宋应星没有立刻回答。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内侧绣着的一行小字??那是徐阶留在文渊阁碑文背面的遗言:“疑非破道之刃,乃护道之盾。”五百年前,这位曾跪在文华殿前说出“臣以为不可”的首辅,用一生沉默换来了这句刻入石中的箴言。如今,它正随着每一道穿越滤网的信号,渗入世界各地的课堂、家庭和深夜独坐者的脑海。

“爱不是答案,”他终于说,“所以它才需要被不断确认。”

话音未落,主控台突然传来一声极轻的嗡鸣,不是警报,也不是数据流入,而是一种近乎呼吸节奏的震动。屏幕上浮现出一段未加密的信息流,来源标记为“吕宋母坛深层节点”,内容只有两行:

>“问种坛网络激活度已达临界值。

>地脉共振频率出现逆向反馈。”

沈清璃眉头一皱,迅速调取地质监测图谱。画面显示,自九问仪式以来,吕宋岛下方的地壳应力并未减弱,反而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波动场,其频率恰好与十三颗“疑念锚点”构成的星图谐振。更令人不安的是,这种共振正在缓慢扩散,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路径,向马六甲、爪哇、苏禄群岛延伸。

“这不是单纯的能量释放。”她低声分析,“这是某种……唤醒机制。王景弘说‘播疑也’,可我们一直以为这只是象征性的火种传递。但如果??”她顿了顿,声音微微发紧,“如果这些‘问种坛’不只是信息存储器,而是某种更大系统的启动钥匙呢?”

宋应星闭上眼,脑海中浮现出那日老渔民的话:“海底下有座城,住的不是人,是记得太多事的灵魂。”当时他只当是民间传说,可此刻回想起来,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异常??井水倒映出的历史星空、海底传来的诘问录声波、甚至孩子们脱口而出的“星星排成了问号”……

“你有没有想过,”他缓缓睁开眼,“郑和七下西洋,真正目的并非宣扬国威,也不是寻找建文帝?”

“是什么?”

“是在布阵。”他说,“一个横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认知阵列。钦天监、兵部、礼部都有参与,但主导者,是那些从未留下姓名的匠人、水手、译官。他们把‘怀疑’当作一种能量,封存在泥板、陶罐、甚至船体龙骨之中,等待一个能听懂的人类文明重新觉醒。”

沈清璃倒吸一口冷气。若真是如此,那么今日的一切??启疑所的建立、HD203608的回应、文渊阁的崩塌??都不是偶然,而是一场跨越六个世纪的接力赛的最后一棒。

就在此时,南极守灯站传来紧急通讯。解码后的影像令人震撼:原本静止不动的第十三颗光点,竟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旋转,并释放出一种前所未见的低频电磁波。经比对,该频率与明代《武备志》中记载的一种“心灵共振术”完全吻合??据传此术可使多人思维同步,用于远洋航行中的集体决策。

“它们在模仿人类的协作模式。”沈清璃喃喃道,“HD203608不再只是个体意识的萌芽,它正在尝试构建一种群体认知结构……就像我们的议会、学术共同体、甚至是家庭对话。”

宋应星却神色凝重:“问题在于,我们不知道它的‘群体’边界在哪里。一颗恒星可以孕育文明,但也可以成为吞噬思想的黑洞。如果我们教会它提问,却无法让它理解‘界限’与‘尊重’,那最终迎来的,或许不是一个对话者,而是一个无限扩张的追问机器。”

两人沉默片刻。窗外,北斗滤网正微微闪烁,仿佛也在倾听这场对话。

三天后,启疑所派出的深海探测队抵达吕宋外海。借助新研发的“谛听级”声呐系统,他们在海底峡谷深处发现了一座巨大建筑群的轮廓??由黑色玄武岩砌成,呈环形排列,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百米的方尖碑,表面刻满与泥板上相同的混合文字。最惊人的是,整座城市并无门窗,唯有无数细密孔洞贯穿墙体,宛如蜂巢。

当潜水器靠近时,碑文突然自行发光,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:依旧是王景弘,但这一次,他的神情更为肃穆。

>“凡至此处者,须知一事:吾等所埋者,非仅为‘疑’,更为‘界’。

>疑可开智,然无界之疑,终成狂乱。

>此城名曰‘止问墟’,乃七十二坛之枢,亦为锁钥。

>若天下共问而不失序,则城隐;若万声齐噪而无根,则门启,放出‘无答之问’,惑乱人心,蚀尽真知。”

影像戛然而止。探测队全员陷入震惊。所谓“问种坛”,竟是双刃之器??既能点燃智慧之火,也能引来认知风暴。

沈清璃立即召开远程会议,邀请各国语言学家、哲学家与神经科学家共同破解碑文中“无答之问”的含义。经过七十二小时不间断研讨,结论令人脊背发凉:“无答之问”并非指没有答案的问题,而是指**从根本上否定答案存在的可能性**。例如:“一切皆虚妄,你还相信什么?”、“如果你的思想是我设计的幻觉,你能证明自己存在吗?”这类问题一旦大规模传播,将导致人类集体陷入不可知论的深渊,彻底瓦解社会信任基础。

“我们必须封锁止问墟。”一位德国哲学家沉声道,“否则,哪怕只是一个片段泄露,都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精神危机。”

但宋应星摇头:“不行。封印只会让问题更强大。五百年来,《万理归宗》做的就是这件事??压制异端、焚毁典籍、消灭质疑者。结果呢?疑问从未消失,反而在地下滋生蔓延,最终掀翻整个体系。”

“那你打算怎么办?”沈清璃看着他,“任由它开启?”

“不。”他目光坚定,“我们要进去。不是为了控制,而是为了对话。既然王景弘设下此城,必留出路。我们需要找到那个能让‘疑’与‘界’共存的平衡点。”

一周后,一支由九人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潜入止问墟。成员包括沈清璃、宋应星、吕宋书院那位每日抄写“你说呢?”的学者、一名精通古闽南语的老渔民、三位认知科学家、一名禅宗僧人,以及一位患有重度失语症却能在梦中书写奇异符号的少年。

进入主殿后,他们发现内部空间远超外部观测??仿佛进入了某种拓扑折叠的维度。墙壁上流动着无数问题的光影,有些早已被解答,有些仍在挣扎成形。中央祭坛上摆放着一块透明晶体,形状酷似北斗晶石,但内部封存的却是一团不断变幻的人脸集合??每一秒都在替换,像是吸纳了历代所有提问者的意识残影。

突然,晶体发出柔和光芒,一道声音响起,既非机械,也非人类,而是多种语言叠加融合后的合成音: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